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社会实践】椪柑园里沙沙声,产业振兴随风来

时间: 2019/07/16   作者: 林贞希   点击:

“在椪柑合作社成立之前,我们村总共有155户贫困户,共649人,在成立农村合作社之后,我们村成功脱贫153户,贫困户只剩下27口人。” 甘溪桥村第一驻村书记段书记望着漫山的椪柑树向队员们感叹道。 718日,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翼”美丽中国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甘溪桥村,感受泸溪特色农产业发展力量,助力泸溪椪柑产业发展。

用小小椪柑书写的产业振兴方

山路蜿蜒,大巴缓缓而上,湘西的山地地形便悄然体现在了大巴的走势之中。一下车,甘溪桥村第一驻村书记段书记便带领队员们走向椪柑园。由于椪柑多利用山坡地种植,椪柑园便藏在了这群山环抱之间。山间小路,青苔漫布,显得分外宁静,忽而一个转弯,依山而建的椪柑园便出现在了“工翼”队员们的眼前,段书记和队员们不禁驻足,立坐于石阶上。望着漫山果实,“工翼”队长叶鑫向段书记提问道:“咱们村为什么会选择种植椪柑呢?”段书记表示,椪柑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山地的影响,因此留村农户基本全部投身于椪柑种植,以劳务输出为主。

以问题效益推动的生产改良策

沿石阶继续往上,段书记不禁回忆起18年造成全村椪柑经济效益低下的那场冰灾,椪柑树或冻死或冻伤,损失十分惨重,大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工翼”队员们了解到,正是这场天灾让甘溪桥村推开了管理革新的大门。村里开始针对不同品种椪柑的生长需求,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与研究方向,并在园区内设立相应提示牌,大程度上改良了椪柑种植方式,提高了椪柑生产效率。“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椪柑生产合作社,力求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段书记向“工翼”队员们解释道,“椪柑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的前、中、后期给予椪柑种植户各种帮助,让其种植椪柑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继而走上脱贫道路。

为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当地情况,“工翼”团队分为7组进行入户调研。在与农户们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年轻人在农业收成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外出务工,因此,椪柑种植的 “重担”便落在了村内老人们的身上。在走访过程中,一位老人在谈及椪柑时眼中透露出的无奈,令队员们难忘。“娃们看啊,都死了。”老人指着家门口山上的那块枯黄叹息道。据了解,老人的一儿一女都在外务工,家中老人除了要带孩子,首要工作便是种植椪柑,冰灾的突然来袭,导致家中入不敷出,并未加入椪柑生产合作社的老人,作为个体农户的代表,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更为脆弱。

用产业振兴托起的脱贫攻坚战

“还是要让村民的思想转变,脱贫战才能打下去。”段书记表示,村民的思想保守,对农业新品种的抵触,农业技术的匮乏,农业素质的低下始终将农业创新挡在了门外。如何增加该农业发展优势,如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长成为了“工翼”队员们讨论的重要问题,此外,针对椪柑的销售过程,队员们还提出要注意包装问题与运输问题,只有降低了椪柑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方可在大程度上提高利润。

就上述问题,队员们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深入探讨。“椪柑产业是因地制宜的产业,但是不能够仅仅根植于县域。”队员们认为村庄要发展,就得真正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是要将年轻创造力吸引回乡村进行农业创新,“走出去”便是要以网络信息为市场窗口导向拓宽椪柑销路,将村内椪柑带往各地。

“工翼”团队副队长谭静表示,甘溪桥村的乡村振兴寄托于产业发展,而且产业发展寄托于那小小的椪柑, 村内贫困户数量的减少,经济收入的增加,道路的翻新,都在诉说着甘溪桥村的振兴力量。而团队会将调研情况好好整理并进行反馈,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能量,让甘溪桥村真正走上脱贫道路,让村民实现小康生活。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