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工学院“百家争鸣”系列讲座之先进装备助力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

时间: 2017/12/13   作者: 刘逸驰 李佳乐   点击:

12月4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洪文莅临我校图书馆大成厅,为我院部分研究生与本科生授以“先进装备助力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我院院长谢方平、副院长莫亚武、党委副书记谢倩、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系系主任吴明亮、学工组部分老师出席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莫亚武主持。

李洪文教授授课(图)

 

    讲座开始,李洪文教授引用袁隆平院士“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观点强调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加以总结。在回忆早年去澳大利亚考察的经历时,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随后,李洪文教授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方面的内容。他表示:“中国目前应用在保护性耕作上的免耕作播种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平衡价格与质量的关系,要想继续发展保护性耕作,应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下功夫。”
    对于我国东北秸秆燃烧污染问题,李洪文教授自身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采用传统的翻耕方式虽然能够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但一味地采用这种方法会导致东北黑土层大量减少,对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种情况他提议:“在科研人员从技术层面减短玉米秸秆的长度的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尽量减少翻耕土地,甚至不翻耕。”
    在面对观众提出的“农业机械化如何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过度”这一问题时,李洪文教授在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收入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应当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行机械“三化”,随后带动全国农机的发展。最后,他对在座学子提出几点希望:一是积极营造发展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现有智能化农业装备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三是加快构建保护性耕种装备制造体系。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有效减少了对土层的耕翻和大量秸秆对田面的覆盖,使农作物更好适应当前干旱气候环境和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的状况。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了解到保护性耕种的广泛应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同时也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