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湖南农大机电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圆满收官:党建引领筑梦乡村,微光汇聚照亮童心

时间: 2025/07/13   作者:   点击:

15天的课堂里,有机器人舞动的科技火花;山村里的操场上,回荡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稚嫩誓言;农家屋檐下,志愿者们正为家长细细讲解助学贷款政策……这个夏天,湖南农大机电学院微光筑梦”“沐光同行两支支教队伍,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的土地,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随着最后一堂课的铃声落下,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圆满收官,为浏阳市大围山镇东门完小、张家界永定区罗塔坪小学的孩子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成长记忆。

党建红引领志愿蓝,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党的政策宣传员。这是沐光同行队副队长、学生党员陈琳在支教日志里写下的话。今年,学院创新推出党建+支教模式,两支队伍20名成员中,学生党员占比超40%,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骨干全员参与,形成党员带头、全员跟进的服务格局。

出发前,学院党委组织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从党史知识学习到课程设计,从沟通技巧到应急处理,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支教期间,党员同志们在大围山的革命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在罗塔坪的老党员家中聆听乡村变迁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支教日常。看到党员学长学姐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到深夜,我们更明白奉献二字的重量。青年志愿者王瑜轩说,这种党建+实践的模式,让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核。

课程菜单量身定制,让乡村课堂焕发新彩

老师,气球为啥能自己喷水呀?东门完小物理实验课上,9岁的小雨举着自制装置追问,眼里满是好奇。今年支教延续科普教育为主旋律,内容贴近乡村生活:物理课的气球喷泉、听话的回形针,化学课的彩虹牛奶、无字天书,生物课的葡萄干跳舞、树叶染色,还有蒸汽船、牛顿摆等手工课,让孩子们触摸科学;结合农家场景设计的生活科学小课堂,用动画演示原理,让科技与乡土撞出趣味火花。

除了科普教育,系列特色宣讲更显育人温度。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绘制我心中的祖国长卷,用浏阳河、天门山的地域元素串联起家国故事;防溺水宣讲采用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形式,让六不准安全知识入脑入心;针对山区家庭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志愿者们化身政策讲解员,用心解读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流程,为农户家庭提供一对一咨询。

罗塔坪小学校长谢南方感慨这些课程像一扇窗,让孩子们看到了山外的世界,也让家长们吃下了教育脱贫的定心丸。

三方协作深耕三年,让爱心接力持续续航

这是我们第三年合作开展支教活动,看着孩子们从怯生生不敢说话,到主动追着老师问问题,这种成长太动人了。学院团委指导老师杨安明在结营仪式上的话,道出了多方协作的成果。今年的活动继续得到科技教育协会、春雷公益、田家炳基金会的联合支持。这种高校+公益组织+基金会的合作模式,已形成可持续的帮扶闭环:高校提供专业人才和智力支持,公益组织对接乡村需求,基金会提供物资支持。三年来,学院累计派出志愿者54人次,服务乡村学生700余人,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初心不改向未来,让志愿精神扎根生长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把亲手写的感谢信塞进志愿者手里,上面画着会飞的房子、会说话的机器人——那是他们对未来的想象。这些画面,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学院党委书记谢倩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化党建+支教品牌,在课程体系化、服务长效化上下功夫,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科普乐趣。

从浏阳河畔到澧水之滨,湖南农大学子用15天的坚守,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场跨越城乡的接力,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希望的播种——当微光汇聚成星河,定能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