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万事俱备 勇踏征途 ——访我校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冠军团队

时间: 2014/10/09   作者: xgz2   点击:

万事俱备 勇踏征途

——访我校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冠军团队

 

“我们获得了一等奖!”

在郑州火车站候车的四个大男孩儿每个人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他们因为激动而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今年七月份,在于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工学院参赛团队以创新作品“光伏-风能微泡发生装置”,从来自全国56所高校的19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

我们的备战

眼前这个长约1.5米,由电动机与几条透明管道、水箱等构成的,用于增加水含氧量的装置,正是此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的“光伏-风能微泡发生装置”。“它看着结构很简单吧,却光是动手制作都耗费了我们近一个月的心血”,参赛团队四位队员感慨万千,他们分别是来自工学院11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有着扎实专业知识的熊敏利、善于发现问题的何盼、心思缜密的肖良以及12级该专业动手能力强的李子豪。

大赛参赛通知下来时是67日,由于队员们要备考四级、期末考试的原因,参赛方案的讨论与制作一直推迟到了七月份放暑假。而七月的长沙也以它“小火炉”之威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队员们的意志。

为了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装置的制作,在开始动手前,四人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了任务分工:队长熊敏利负责材料和工具的准备以及经费的保管;李子豪进行部件的粘合;何盼负责模拟实验,反馈问题;肖良负责检查模型的加固以及解决抗压问题

“最困难的还是材料来源的问题,像透明有机玻璃管、太阳能板、加压汞、小齿轮、小型发电机学校实验室是没有的,网上买又需要等太久,我们只能分头去学校外面的五金店购买,而一些特定尺寸的齿轮市面上也基本上很难找到”,他们这样说道。他们常常顶着烈日去各个市场里找材料,为了节约经费,一些离学校只有几公里的建材市场他们常常是走着去。材料来源的问题,是他们遇到的第一块绊脚石。

材料的切割、部件的制作基本上是手工的,美术刀、剪刀、锯子全部上场,切割的界面不平整再用砂纸一遍遍的打磨,常常一不小心,手指就割破了。有一次大家需要在材料上打一个口径15mm的孔,为了防止材料裂开,他们只好用蜡烛将铁丝烧红,在材料上慢慢融出小孔来,而为了防止蜡烛被吹熄灭,他们又得关闭门窗,这样实验室外头太阳烤着,里面小火烘着,整个实验室就像个巨大的蒸笼,打完孔,大伙就像是蒸了个桑拿,各个都红光满面。材料加工的问题,是他们遇到的第二个挑战。

材料的粘合很让人头痛,既要少用胶保证装置外表干净又要保证装置牢固,各种材料需要的胶都不大一样,队员们往往需要买上一大袋胶逐个的试验哪个的效果最好。“每种胶的手感也不一样,502凝固的快,有机玻璃胶滴在手上像火烧”,负责粘合材料的队员李子豪笑着说道。那段时间他手上就像起了一层厚厚的茧,洗也洗不掉,只能忍着痛粘着死皮硬生生的撕下来。装置拼装的问题,是他们在备战中遇到的终极BOSS

装置制作过程中,对于“水箱是先通气还是先通水”这一问题四个人出现了分歧,争的面红耳赤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干脆就以每个人的意见方案合伙做了四套装置来进行试验,挑出最好的那一套去参加比赛。

“其实我们是比赛前五天才将作品真正完成的,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很急,大家尽量延长呆在实验室的时间,有时候无意看表,看到快十一点半了就得从实验室赶紧往寝室跑,不然门禁了就进不去了”。从他们的语言中,我们体会到了这支冠军团队背后的不易。

 

对手是清华!

728日,团队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怀着“大姑娘上花轿出嫁”的心情将“光伏-风能微泡发生装置”抬到展览区参展。“在参赛名单上看到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水利专业的王牌大学名字,知道他们将是我们的对手,说不怕不紧张是骗人的”,队员们丝毫不掩饰自己当时的心情。而当他们亲眼看到别的学校那些制作精良,结构复杂的作品时,原本心里没底儿的他们变得更加忐忑了。

指导老师肖卫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她像个大姐姐一样给大家加油鼓气,她细致讲了自己当年“不卑不亢,定下目标永不言弃”的考研经历,又给大家分析了本团队装置的创新性与市场前景,如此终于燃起了四人的斗志。“我们辛苦了那么久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不能因为对手的强大就否定我们的作品,我们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农大的水利并不弱”,心有不甘的四个男孩握着彼此的手互相鼓励。

比赛分为开幕式、参赛作品展示和参赛作品分组答辩三个环节。团队在前两个环节中,表现的还不错,可到了答辩环节却出了些差错。“别的队伍负责解说作品的人应该是经过特别挑选的,语言、气场方面表现的就像个主持人一样,而我们在专业方面还行,上台的表现就逊色多了,本来安排的是队长负责解说,又怕他‘太老实’,临时换了个脑子比较灵活的队员”,“因为参赛文件上并没有提出要准备作品PPT,我们在比赛时才发现别的团队几乎都准备了,当天中午我们也仓促的赶制了一个出来”,队员稍有遗憾的告诉我们,因为此类比赛的参赛经验少,所以在有些方面他们准备的不是很充分。而在为评委演示装置运作的原理时,用来储水的水箱因为压力太大而裂开了,“我们当时就懵了,赶紧用手压住裂口,继续给评委们演示,试验效果因此受了一些影响,”队员们给我们介绍“之前我们就一直担心水箱会裂开,毕竟是一些有机玻璃管用胶粘合而成的,我们当时也考虑过去买现成的,但市面上并没有符合我们要求的水箱,为了试验效果,我们只好自己制作了”。

比赛的一些失误给刚燃起斗志的他们泼了一头冷水,原本定于比赛结束后大家一起去河南省博物馆参观,大伙现在丝毫没有了心情,四人当天就将火车票改签了,准备提前一天回去。“当时收到肖老师的短信时,我们真的挺激动的,不敢相信比赛表现的不怎么样还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又后悔太冲动,为什么不能等到比赛结果出来的那一刻”,队员们笑着说。

 

不举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虽然说比赛有些地方没做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成绩,但能够获得一等奖我并不感到惊讶”,团队指导老师肖卫华这样告诉我们,“这个装置方案的确立是以大量试验作为基础的,我们通过对水稻等作物的研究发现,灌溉用水的含氧量与农作物的产量是成正比的,因此用于增加水含氧量的‘光伏-风能微泡发生装置’市场前景本身就很好,而装置本身结构简单也许在比赛时会显得有些“含金量低”,但这也能成为它的一项亮点,毕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就低,使用起来也简便,就有更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谈到她对团队的看法时,肖老师毫不犹豫的竖起了大拇指,“四个学生真的挺不错,大学生就应当有这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态度”,她也对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学生应当尽早的加入自身专业老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来,这样对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也有好处”。

“光伏-风能微泡发生装置”的成功与其说是意料之外,不如说是情理之中。运用最基本的水利学知识进行创新,掌握好基础知识,只要有一颗做研究的心,成功是必然的。获得成功的队员们也变得豪情壮志了。

“这次比赛让我们明白了‘不举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心怀一个正确目标后,还要拥有朝这个目标不断前进的毅力并不断为之努力,那么就没有什么高山难题是我们战胜不了的,而这次最强劲的对手我们都战胜了,今后还有什么好怕的”,队长熊敏利告诉我们,“若是还有机会,下次有类似的比赛我们还会参加,争取用更好的成绩回报学校,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加这样的比赛,与来自名校的同龄人痛快的战一场”。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