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时间:   作者:   点击:

机电工程 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

专业历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我校1957年创建的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8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9年依托该专业设立湖南省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本专业2020年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依托本专业申报“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点获教育部批准。本专业一直都是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为社会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大批优秀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知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控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及人文素养,能在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通用机械、动力机械、非标自动化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学科依托:机械工程

专业成就专业特色:目前国家积极推动“工业强基工程”,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铺开的形势下,装备制造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大幅上升。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以机-电-流体学科交叉培养为特色,主要为工程机械与通用机械等中小型企业,培养“敢闯会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本专业在培养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重视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广泛发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项目,成绩特别突出,在工科类的学科竞赛方面,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在多个国家级A类赛事,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连续拿到国家级最高奖,一直以来保持获奖等次高、获奖比例高、参与学生多的特点,学生既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也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当前社会急需的、具备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  主要学科竞赛项目省级以上获奖情况统计一览表


学科竞赛项目

国家金奖(特等奖)

国家一等奖

国家二等奖(银奖)

国家三等奖(铜奖)

省一等奖

省二等奖

省三等奖

各比赛奖项统计

2011—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5

1

1

4

21

22

16

69

2012—2022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1

4


11

15

25

56

2015—2023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3

5

8

【师资力量】

    本专业有一支学识水平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爱岗敬业、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9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6人,硕士生导师15人。本专业有一半教师是 “双师型”教师,教师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在课堂上也能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所授课程中。具体情况如下表。

2 师资队伍结构表

副教授、教授人数

11

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

55%

具有硕博士学位人数

16

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80%

45岁以下人数

14

45岁以下教师比例

70%

外校人数

15

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比例

75%

5年来,本专业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余部,承担国家、省、厅级科研与教改项目50余项,获省、厅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童成彪,博士,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第十四届学术委员会工学副主任,兼任湖南省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控制阀专委员成员、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研究方向为机械设备动力学与故障诊断。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和长沙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授权专利44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制定行业标准7项,获神农学者青年英才计划、湖南省托举人才中青年人才(芙蓉领军系列)计划支持,国家公派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访问学者。

吴继春,男,博士,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CUSMA)理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前理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先进制造技术(AMT)等期刊审稿人。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5项

吴志立,工学博士,副教授,机械基础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南方粮油作物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员。2002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2007年9月赴美国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先进涂层与表面工程研究室(ACSEL)联合培养两年,2010年7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出站后作为引进人才进入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装备关键零部件防护涂层设计与新技术开发,为稻油播种、收获等农业机械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计划项目“核主泵制造的关键科学问题”骨干成员,近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莫亚武,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材料与制造技术分会委员,湖南省金工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模具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机械创新设计、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地厅级项目5项,获得省级、地厅级奖励4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本,副主编教材2本。

    陈文凯,男,副教授,硕士,机械制造系主任,湖南省金工学会理事,“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并联机构,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EI一篇;发表教改论文5篇,发明专利7项,2018年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2017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2018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8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液压与气压传动、自动控制原理、数控机床及其应用、电气控制与PLC、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

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子学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2.主要专业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机械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实验。

3.课外实践: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个省级示范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部省共建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投入,目前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仪器设备800余台(套),设备设施总值达1000万元以上。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有16个功能分室,实验用房面积3000m2。目前开设实验项目80余项,大多数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三性实验项目。

本专业有一个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湖南农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要加工设备7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800多万元,有如下先进设备:五轴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等;目前实习的内容有:工业机器人实训、加工中心实训、数控车实训、车工实训、钳工实训、铣刨磨实训、焊接实训等。下一步计划建设占地约4000m2的新厂房,并购置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金属激光切割机、金属3D打印机等先进制造设备。

本专业建设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金相实验室、热处理与材料性能实验室、测量技术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平时均对学生开放,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本专业目前已经建设了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东风龙擎动力有限公司,另外还与中国一拖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蓝天集团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东风龙擎动力有限公司(原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工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已经建设成为5G全连接工厂,“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赋能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不断为品牌向上战略带来智变。作为大学生实习基地,东风龙擎动力有限公司长期以来承担着高校大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先后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包括我校在内的近100所院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开展校企合作。

在专业图书文献资料建设方面,学校图书馆有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图书、期刊和其他文献资料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要;机电工程学院还有专门的信息资料室方便学生查阅相关文献。

【奖资助学金】

本专业的学生能获得的奖学金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综合奖学金,学科竞赛奖,校关工委奖学金等,奖学金的覆盖面可以达到40%以上。学院也通过奖、助学金的评选,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就业、创业、深造】

本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在内的各类学科竞赛,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

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好且比较稳定,就业去向主要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或自主创业,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且就业质量呈上升趋势。

鼓励本专业学生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教育、自主创业报告、自主创业大赛等多种活动和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和能力,自主创业的比例已经达到2%。

    通过考研讲座、经验交流、奖励政策等多种形式鼓励本专业的学生考研和出国深造。本专业考研率近三年达25%以上,且呈上升趋势,考取和保研的学校主要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每年有4%的学生被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的高校录取。此外,本专业本科生可以交流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等国的高校留学。

【校友风采】

3 优秀校友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年级

单位

职务

职称

学历

1

任志

45

93

无锡佳热福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级

大学本科

2

陈贵云

45

93

莱尔德材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级

大学本科

3

周福华

41

97

布吉街道

总经理

高级

大学本科

4

卢颂

37

11

德国力士乐湖南总代理

总经理

副高级

硕士

5

吴明亮

47

92

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院长

教授

博士

6

龚昕

47

92

湖南省农机局

党委书记

高级

硕士

点击下载文件: